看起来,这场由特朗普带头掀起的“逆全球化”浪潮,到现在还远没到结束的时候。
都说全球化让欧美发达国家“躺着收割”欠发达国家,也正是无数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贡献的剪刀差,支撑起了发达国家民众的优渥生活。
但现在为啥这一个个都闹着要退群,大搞贸易的壁垒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从现在来看,欧美国家很多人觉得自己成为了全球化进程的“牺牲者”。
从三方研究来看,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全球范围内的不平等程度首次出现降低趋势。
具体来说,自全球化开始之后,绝大多数国家的国民个人收入出现了自工业革命时代以来的最大幅度的上涨。
这种令人欣喜的变化,也被学界称为“大象曲线”。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对“大象曲线”体现出来的进步感到欣喜,因为这个曲线还告诉了我们三个事实:
第一,以部分亚洲国家中产阶级为代表的人群,在全球化的这些年间,整体收入有了很大幅的提高。
80年代末,这些人群还处在全球收入分布的中位数上下,但二十年来,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让他们从相对低位的处境达到今天相对富足的状态。
中国和印度中产阶级的收入,甚至翻了好几番。
第二,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中产阶级在88年到08年这段期间收入增长极为缓慢,甚至停滞不前,这种趋势到今天仍在持续。
第三,1%的全球巨富人群这些年收入的持续飙升,是全球化另一个鲜明的特点。
所以,如果真要给全球化找个最大的赢家的话,以我们中国的绝大多数中产阶级为代表的人群,是首当其冲的代表。
另外,由于全球化带来的资本流动和产业集聚更为便利,也使得世界各国的富人手中的财富同样获得了指数级的增长。
至于输家,则是那些较富裕国家中,在收入分配体系中处于中低层的人。
比如美国有相当一部分的中产阶级正面临收入缩水的窘境,而欧债危机以来,西班牙、意大利、希腊也经历了大幅衰退。
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全球化似乎创造了一个更不平等的世界。
在国内他们的财富增长速度远比不过富人,而在全球范围内,他们相对较低的综合竞争力,又使得他们创造财富的速度远不如后来的那些国家。
所以,有很多欧美国家的保守主义者认为,全球化让中国等国受益,但它并没有服务于西方中产阶级。
他们觉得,全球化规则需要做出大刀阔斧的改变,以减缓亚洲增长,将工作机会带回西方国家,让西方人民重新富裕。
特朗普的上台,就代表着这部分人的利益和呼声。
当然,还有一种声音认为,全球化没有退路,需要继续。
但欧美发达国家内部日益加剧的不平等问题,也同样需要解决,这就使得发达国家国内政策需要做出调整,以确保社会流动性、机会均等、减少不同技能、不同教育程度人群之间的差距。
只不过,从如今的情况来看,这种政策思路和尝试目前并不被多数欧美国家的民众买账。
这也是为啥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主要西方发达国家,都开始了“逆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菜鸟理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章来源: 和讯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