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第二、三位的家电和农林牧渔,两者涨幅分别为8.56%和7.17%。
梳理历次汽车板块大涨发现,汽车股涨幅最突出的年份分别是2007年,2009年,2010年,2019年,多发生在经济大年和牛市年份。
因为2018年,车市销量首次负增长以来,汽车大市场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的状态,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汽车类股票全线涨停呢?
广发证券认为,3月国内乘用车终端实销148.6万辆,同比下降9.3%,批发(剔除出口)为196.3万辆,同比下降6.6%。2、3月份终端同比销量表现较差,估计是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出台预期带来的消费者观望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估计本轮主动去库存调整到位的时间节点可能是2019年2、3季度。与广覆盖的强刺激政策相比,温和的促进汽车消费政策或更合时宜。我们认为,随着汽车行业政策思路逐渐被市场充分认知和增值税减税政策落地,消费观望会逐渐转化为实际购买力,预计2季度以后乘用车终端销量同比增速将再次验证企稳反弹。实际上,由于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影响的逻辑是短期影响大、长期没有影响,参考2009-2012年汽车行业政策周期,2019年乘用车终端销量不依靠刺激政策自身也有望复苏,估计19年乘用车终端增速或达5%-10%。
光大证券认为,本轮汽车周期的萧条末期,今年6月前后进入新一轮汽车复苏期。行业在复苏时区EPS上的弹性十分有限,而板块估值水平却确定性上升,主导板块走势的主要因素在于板块的估值是否发生修复。
4月汽车板块的超额收益抢跑在每轮汽车周期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萧条末期汽车股估值抢跑的基本传导逻辑是:金融或宏观指标拐点——经济景气度后续见底或下行风险可控的预期强化——汽车行业率先经济企稳回升基本逻辑的认知——汽车行业复苏期板块估值确定性扩张——配置早周期汽车股驱动估值抢跑基本面。
4月的板块受到三方面影响于年初以来开始产生超额收益,3月工业的前瞻指标PMI提升,同时由于去年和今年春节分布时间的差异,2019年3月有效的工作日长于去年同期,预计3月PPI、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同比增速相对2月有改善。在宏观数据阶段改善的带动下,板块距离6月被动去库存的时间窗口临近,同时零售数据和批发数据因为各自基数的原因,造成数据上零售数据在二季度增速上好于批发,这会令部分资金基于一季报悲观预期下提前布局行业复苏期的估值修复机会。短期汽车消费政策在行业萧条末期预期升温和上海车展的举办是事件性催化。
抢跑的持续性有赖于二季度经济增速下行风险确认的节奏,5月后宏观数据的表现决定了板块估值抢跑后是否发生折返。而随着经济增速下行风险的确认,早周期的汽车股经历折返后会迎来更为稳定的配置性机会。汽车行业复苏尚待时日,但板块于4月产生超额收益抢跑。历史上看除了09年超额收益抢跑演化为趋势性行情,12年和15年板块估值抢跑基本面复苏都发生了折返。随着二、三季度经济增速下行风险的释放,板块的早周期配置价值会进一步获得市场的共识,配置比例会持续提升。早周期的乘用车板块的配置比例会在中报后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