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天通苑的樊先生早就挤怕了地铁,一直想买车。月薪不过7000多元的他,至今也没敢申报六项附加扣除项目。最近他向北京交通服务热线12328咨询得知,购车需要的近五年(含)连续在本市缴纳个税记录,可以断月,但不能断年。
这让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自己能否每年一二月暂不申报六项附加扣除项目,先缴两个月的个税,之后再申报,在剩下的10个月享受无需纳税的足额优惠。
这是否可行呢?12366税务热线工作人员的回复让他的希望基本变成了泡影。
“像子女教育、赡养老人这些肯定是跨年度的,租房和房贷等问题市民也不能随意乱报,提供的时间必须与合同时间吻合,否则后台审核也无法通过。”这位工作人员还提醒,“市民即使等到三四月份再申报,系统受理成功后,按照年度累计预扣法,前两个月也照样会补充享受到优惠,最终樊先生还是可能相当于没缴税。”
在社会管理的天平上,一边是税务部门为民减负,另一边却是有些资格的获得要以纳税作为条件。个税缴税的门槛提高了,购房购车和申请工作居住证的个税门槛能否相应降低一些呢?
目前记者从上述三个热线的工作人员处同时了解到,其均未得到相关标准可能降低的信息。
“每项政策都不是孤立的,实施必然会引发连锁反应,波及到多个部门的相关政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税务学会学术委员倪红日建议,各地可根据自身城市发展规划,对人口等资源承受能力作出适当评估,考虑对购车、购房等个税指标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