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大潮滚滚到来,中国向新经济迈进中,涌现了大量创新型企业,从最初的互联网兴起,到后来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从实体经济向工业4.0迈进,到产业创新热潮席卷全国,资本推动了创新的发生、发展,创新也给投资者带来了高回报。
对于投资者来说,当下无疑是股权投资最好的时代!
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已经参与到股权投资中,但是,高回报的同时,也对应着高风险。尤其是对于涉水不深的初级选手,可能一个理念只差,就让几百万资产打了水漂,所以,我们需要系统了解股权投资背后的逻辑。
股权投资前景大好,个人投资者应该如何参与呢?
个人参与股权投资可以分为个人直接参与或者通过机构参与。前者对个人能力要求较高,风险较大,后者是目前更为普遍的股权投资方式。
个人直接参与股权投资
如果个人投资者有丰富的优质项目源,和投资经验,也可以直接参与项目投资。你需要先了解基本的规则,投入和推出机制等,之后就是选择项目跟进了,它的基本流程是这样的:
投资前,先选定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行业,在熟悉的领域里,你能准确的把握市场大环境,发展潜力,都有哪些大公司参与竞争,格局如何等等。
然后就是选择项目,踏实做好前期的调查,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生产能力,运营团队等等,全方位把公司看透吃透。
之后购买股权,跟进项目,加入董事会,帮企业拉资源,制定发展计划等等,股权投资是一个长期工程,短则两三年,长则七八年,可能会遭遇各种市场行情,甚至企业自身发展,总之要做好放长线钓大鱼的准备。
最后,就是在合适的时期选择退出,以何种方式退出等等。
从上面就可以看出股权投资非常耗费精力和人脉资源,以及对专业素养和判断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这个能力没有股市几年的摸爬滚打是锻炼不出来的,而且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比股市更高,股市浮沉跌宕,你至少不过是盈亏而已,股权投资碰到空壳项目、骗子集团,输的你血本无归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成熟的行业经验,是做股权投资的必备前提。这些经验包括能准确分析大的市场行情,能摸透一家公司整个的运营情况和发展能力,这些综合能力的预测,并不仅仅是看懂财务报表那么简单。
通过机构投资私募股权基金
新闻媒体报道的那些年股权投资的神话,不断吸引个人投资者跃跃欲试:
赛富投58同城赚了48倍;徐小平投聚美优品赚了800倍;
IDG投搜房网赚了108倍;今日资本投京东赚了121倍;
红杉投聚美优品赚了144倍;王刚投滴滴赚了1000倍;
米拉德投腾讯赚了2000倍;软银投阿里巴巴赚了3000倍。
然而仔细看下来,您可以发现以上这些股权的成功案例,都是私募股权机构(PE/VC),个人投资者寥寥无几(王刚和徐小平都是知名天使投资人,来源人脉圈内,普通个人投资者并不具备这样优质项目机会和投资判断能力)。因此,专业的股权投资机构或财富管理公司是更优的选择。毕竟股权投资的高收益背后也存在着高风险。
找到靠谱的投资机构,把钱给到这些机构,投资他们的私募股权基金。成为投资机构的LP,机构化的专业运作,远优于个人投资,因为机构有稳定的团队,持续、多样的项目源、系统化的行业研究与投资执行、完备的决策体系、持续的投后管理和退出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再慢慢获得机构怎么投资、怎么管理的经验,从而转型成为直接的投资人。所以,对于股权投资来说,出资投资机构,尤其是一线的投资机构,是风险和收益率综合评估来说,比较靠谱的方式。
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的硬性要求
1、起投资金要求较高
具体来说,个人投资者,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机构投资者,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投资者,均至少100万起投。
为何最低投资门槛是100万?
第一,提高客户群的风险承受能力。监管机构设定了100万投资的门槛,不是为了限制投资者,而是为了保护投资者。一般来说,高端投资者相对更成熟,风险识别能力更强,风险承受力也更强。因此,100万投资门槛是以金额为指标,隔离风险承受力弱的普通投资者。
第二,限制人数确保私募性质。私募股权产品应以不公开宣传方式出售给特定群体。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规定,私募股权基金必须向特定投资者(合格投资者)募集,不得公开宣传。如果募集门槛太低,参与者过多,就会变为公开发行的产品,失去私募配售的性质。
2、较长的投资期限
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期限较长,少则3-5年,多则10年,也有可能更久,属于中长期投资。资金只要投出去,在这个期限里就会被锁定,失去流动性。并非所有的私募股权投资都能以上市套现退出作为良好的结局,更多的投资项目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上市或只能在原有股东内部转让等,或者讲股权难以短时间套现或只能以较高的折让价才能转让,从而不利于资金的流动。
机构相比个人投资者的优势
由于股权投资对投资者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专业素养要求极高,目前还属于专业投资者的游戏,市场上的股权投资还是以机构投资者居多。机构相比个人的优势也可以总结为私募股权基金的优势。
1. “私募股权”有投资门槛的优势
一般普通的投资人是很难购买到企业的“原始股”的,要么是企业高管的内部权力,要么是大资金帮助企业融资,所以,作为普通的公众投资者几乎没有可能拿到企业的“原始股份”,不要说你有100万,就是有1000万也未必能进入这个领域;
但通过机构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则不同,100万的门槛就可以参与多个企业的“股权投资”,当多个投资人集合资金达到一定程度,当基金公司以机构身份参与企业股权投资时,很多个人投资的门槛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参与“私募股权基金”更容易拿到企业的“原始股”;
2. “私募股权”有权利对抗的优势
我们个人购买“企业原始股”,就算买到了不过代表一个个人投资者,最多算是企业的投资人(小股东),在企业运作、决策、投资等方面没有任何的话语权,只能是“跟从”,无法对抗企业的任何决定;
但私募股权基金则不同,私募股权基金在参与企业股权投资时,是以战略合作的身份参与进来的,对企业的任何决议均可按照之前签署的协议进行参与,说白了,私募股权基金是“大股东”,可以以大股东的身份对抗企业的决议,个人投资者参与“私募股权基金”,就等于有“靠山”帮助投资人维权;
3. “私募股权”有主导管理的优势
个人购买企业的“原始股”,只有等着的份儿,等企业分红、等企业上市,投资人是没有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的,通俗讲就是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
但私募股权基金就完全不一样了,私募基金作为企业的战略合作者,可以深入的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主导管理的优势,个人通过股权私募基金参与企业的股权投资,完全可以通过基金公司的专业度掌握自己的投资命运;
4. “私募股权”有风险控制的优势
个人购买企业“原始股”,在信息不对等、无权参与管理的前提下是无法控制投资风险的,如果企业运作良好有分红能上市则会获得投资收益,如果企业运作失败,则投资人没有任何风险抵抗措施,只有认赔;
私募股权基金在参与企业股权投资时,是要进行风险控制的,一般在行业内部称为“对赌协议”,通俗地讲就是私募股权基金让企业签署一个确保基金不赔钱的“协议”,翻译成“如果你不上市或利润没有达到预期或XX等等,就要如何如何,让我在获得基本利益的同时,安全退出”。
一般采取的方式是:未达到利润预期无偿转让股权;未实现IPO上市公司管理层溢价回购股权等等; 总之,个人通过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企业的股权,理论上基金公司会设置多个安全垫,来确保投资人的本金和收益,风险要比个人投资“原始股”低得多;
5. “私募股权”有安全退出的优势
个人投资企业原始股退出的方式很单一,例如:中国平安(601318)的职工持有的平安原始股,就属于“非上市流通股”,要持有一定年限后才能上市交易,而且交易不能由持有人个人操作,而是要由指定的“券商”进行卖出操作,个人投资人对投资标的物的掌控极弱;
“私募股权基金”则有多种有效的退出方式,一般分为:上市退出、溢价回购退出、并购退出、股权转让4种获利退出方式,正是由于“基金公司”的机构投资者身份,给了参与投资的个人投资者更多的、安全的获利退出方式。
不难看出,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优势要远远多于个人购买原始股投资,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通过“私募股权基金”这样的平台,参与到优质企业的股权投资中。收益与风险成正比,同样的投资途径,收益越大风险随之也会越大。
随着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不断发展,已经有一些中国的财富管理机构开始和国际顶级投资机构合作或自己直接参与私募股权基金,从而大大拉近了中国大众富裕阶层和股权私募基金直接的距离。
给个人投资者参与股权投资的建议
1、 正确的心态,输不起最好别碰
股权投资市场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公司发展远不及预期,从而影响投资通过上市、股权转让、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完成投资资金的退出,导致投资没有收益或者出现本金损失的情况。如果想参与其中,既要相信自己的投资眼光,也要做好亏损的准备。如果没有做好准备,还是先别参与了。
2、 聚焦熟悉的领域和新兴行业
私募股权投资,投的是具体的公司,公司的成长直接关系到投资回报的高低。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决定公司未来发展的速度、高度和深度。因此,个人参与股权投资,一定要选自己熟悉的行业或领域,二是要选新兴行业、朝阳行业、与人们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行业,切勿投资传统没落行业。
根据过往案例和经验,在经济转型、经济放缓、新旧动力转换的宏观背景下,主要投资于新经济的私募股权基金更具配置价值。这些基金的投资范围一般覆盖TMT(科技、媒体、通信)、医疗和生命科学、消费升级、金融服务等高增长领域的企业,他们是当前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企业的成长性非常强,一旦成功其估值就会翻倍增长。
3、稳健的资产配置是成功关键
私募股权投资属于高收益高风险产品,普通投资者的话,一定要做好合理规划,私募股权占比控制在20%以内,这样能在保持资金流动性的同时,最大化分享股权投资的丰厚收益。
投资有风险需谨慎,高度警惕骗局,选择正规渠道投资!
文章来源:投资圈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