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扩内需?
一句话总结,应该围绕着处在中低收入水平的10亿左右居民中展开。因为他们才是拉动中国内需的最大主力。
1
美国消费对GDP的贡献长期以来都在80%以上,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在60%以上。道理很简单:投资对GDP的贡献大约在22%左右,余下的就是消费和出口了。
先看出口。
经济学家预测,我国2019年外需可能下滑超10%,出口趋缓。
今天,和米国的磋商刚刚落下帷幕。
协定肯定是大概率达成的,毕竟东邻少主都来过生日了。只是看具体妥协到什么程度而已。
具体结果如何,川总决定暂时不对外宣布,让美股先涨一会儿。
这两年中国人经历了川总对毛衣的折腾,总觉得出口,就像是刀柄握在别人手里:变数太大,太没有安全感。
如此一来,内需和消费就更重要了。
2018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2
还有重要的一点,三四五线城市的企业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腾讯研究院发布,三线城市及以下的城市消费者占据全国人口的70%,这些消费者为中国贡献了59%的GDP。
对于商家来说,最赚钱的并不是服务那些身处头部地位的“高净值”消费者,而是那些占人口总规模比例极大的、相对普通的、收入水平一般的、能够带来巨大流量的人群。
以拼多多为首的专注下沉市场、赚取下沉市场人口红利的部分明星企业,目标正是对准了这部分人群。
这部分人群多为低收入者。他们是真正的长尾用户,那些绝对低价的商品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需求。
农村包围城市,成就了拼多多的快速崛起。
居民消费演进步伐并不一致,消费类型正在分层。不同消费习惯、心理偏好,需要差异化的打法。
进一步,如果中低收入阶层在养老和医保方面的后顾之忧能够基本消除,则边际消费倾向就会大大提高。
前段时间医疗、教育大动作,高层也是为此做铺垫。
3
当然,“贫者更贫,富者更富”这一铁律,也影响着消费结构。
真正意义上的xiaofeishengji,恐怕只会发生在收入的前20%人群身上——要知道,全国总人口的20%意味着这一群体的人口规模可以与美国总人口量级相当,从这个角度看,当我国拥有一个人口堪比美国的强购买力群体时,各种消费升级剧情的上演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小丽们陆续抗回来外国货的时候,中国消费者撑起了全球奢侈品消费三分之一的贡献值。
收入差的扩大对总消费是不利的,因为富人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穷人。
尽管高收入者收入增速的提高有利于高端消费的增长,但无助于中低端消费增长。2017年豪华汽车旺销,增速超过20%,中低端乘用车接近零增长。今年汽车甚至直接负增长,为20年来首次。
一方面是社会的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贫困人口处于匮乏阶段。
越来越多的人慢慢陷入畸形现状:“富裕中的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