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15.440, -0.09, -0.58%)分析称,酝酿已久的碳减排支持工具亮相。本次工具主要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碳减排领域,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商业上的可行性明显强于普惠金融再贷款,有助于调动银行积极性。规模上到明年底预计将超过万亿,四季度预计有限。
西南证券(4.770, 0.01, 0.21%)分析称,这种机制符合疫情以来 央行 货币政策由总量操作转向结构调节的特征。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 央行 货币政策的特点也会是在货币增速总量与名义经济增速适配的情况下,更多地在结构方面做文章,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绿色产业、小微企业等政策重点支持方向。
西南证券称,本次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操作机制可以理解为再贷款,即金融机构首先对企业发放贷款,并建立电子台账,随后再向 央行 申请“报销”。这种操作机制实现了 央行 审批关口前移,有利于对重点领域的精准滴灌,防止资金“跑冒滴漏”。
类比支小再贷款的使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的使用会极大地促进碳减排贷款发放的速度,进而对于明年信贷的增量产生积极影响。观察金融机构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可以发现其同比增速与 央行 支小再贷款工具的使用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央行 这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我们认为碳减排支持工具明年正常运行后,规模应该不小于支小再贷款的规模(接近一万亿元)。因为该工具“做加法”的特点,展望明年,绿色贷款新增规模有望在 央行 支持与自身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发力,这对于明年贷款增速的稳定增长有重要意义。
是否变相降息?
光大固收团队认为,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利率为1.75%,低于同期限的MLF利率,因此部分投资者将其理解为变相降息。我们认为这是不妥的。
一来该工具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规模不会很大,对全局的影响有限;二来该工具的利率并非政策利率,高一点低一点都不代表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三来该工具有较浓的再贷款色彩,将其利率与MLF利率对比欠妥,而再贷款中金融稳定再贷款的利率也是1.75%。
事实上,在TMLF创设初期也有过“变相降息”的说法,但后期金融市场的走势证明这是不对的,本次碳减排支持工具亦同理。
如上所述,碳减排支持工具既不是短期促进信贷总量增长的逆周期调节手段,也不是变相降息,所以对债券市场既谈不上利空也谈不上利多,影响是中性的。债券收益率受到货币政策的直接影响,在当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行主要通过MLF、OMO等政策利率释放利率调控信号,并引导DR007等市场基准利率以政策利率为中枢运行,最终影响到贷款等金融产品的利率。
其中的MLF利率既是央行操作工具的利率,也是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还是LPR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观察政策取向、判断债市走势时我们首先应关注该利率是否出现了变化。此外,DR007是货币政策调控的关键性参考指标,可以比较准确地体现出政策的取向,其也代表金融机构通过回购加杠杆的资金成本。MLF利率和DR007是债券市场定价的基础,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并不会导致这两个利率出现变化,显然其对债券市场是中性的。
中泰证券(9.320, 0.02, 0.22%)称,此降息非彼降息,结构工具并非“答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再贷款利率看似有所下调,但这和传统意义上的降息所产生的政策效果并不能等而论之。碳减排工具之所以采用专项再贷款的形式,而没有选择绿色MLF,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落脚点更多地在于对国家产业政策的配合,并不承担流动性管理的职能。
由于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对于贷款利率的调整主要围绕着“逆回购利率-MLF-LPR”这一链条,选择绿色MLF的方式无疑会扰乱政策信号,混淆结构性与总量性政策工具的区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虽然碳减排工具的推出确实能够取得“稳信用”乃至“宽信用”的效果,但这一工具并非央行应对经济稳增长压力所给出的唯一答案,如果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结构矛盾突出的问题得不到扭转,不排除央行后续使用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可能。
而华泰固收分析称,相当于局部降息。实施过程中投放基础货币,且利率只有1.75%,相当于局部降息,如果规模持续放大,会有一定的资金溢出(如降低MLF需求)和银行负债成本降低效应,也有助于信贷需求的充分满足、信贷利率的稳中有降。本次碳减排支持工具市场已经早有预期,后续效果需要时间验证,在当前点位下,市场预计不会有太剧烈反应。
广发宏观称,第一,“碳减排支持工具”一直都在年内政策的计划上,政策表述次数比较多,市场预期相对比较充分。
第二,碳减排支持工具在机制设计上有四大值得关注的要点。
第三,碳减排支持工具是“做加法”,即用增量资金支持。对广义流动性而言,碳减排支持工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由于面向的行业与贷款发放范围偏窄,在落地上是项目驱动,对流动性的作用不宜高估。对狭义流动性而言,碳减排支持工具能够释放的基础货币规模短期也相对有限,其“宽松”的意味并不如传统货币工具;长期来看,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设立,使央行新增了投放中长期资金的渠道,反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降准补充银行中长期资金的必要性。
第四,相对来说,“碳减排支持工具”更值得重视的信号在于对产业端,它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碳减排领域,关于细分领域也有进一步的详细圈定,这相当于一个碳减排推进初段的政策地图。
第五,碳减排支持工具更主要的意义主要在中长期,对于碳达峰、碳中和对应的投资规模来说,金融支持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碳减排支持工具”是一个开端。作为双碳顶层设计文件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关于财政金融支持部分提出来的方案包括政府采购、碳减排相关税收政策、银行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支持等。
第六,三季度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明显有所上升,PMI已连续两个月处于50以下,逻辑上需要政策有进一步的稳增长稳内需措施。新华社《十问中国经济》也明确指出“未来几个月,更多扩内需举措的出台,有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进一步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我们理解这一过程尚待年底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进一步部署。
重磅突发!财经大V“哭了”,监管放大招:券商不得通过大V引流开户,直播不得奇装异服!刚刚,特斯拉股价崩了9%!发生了什么?